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该《草案》已列入十八届二中全会的议题之一。
《草案》通过后,各种关于机构改革的预测甚嚣尘上。有媒体报道称,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整合。
在2008年第一轮大部制改革后,这一轮改革会呈现怎样的面貌?如何深化推进大部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认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政府价值的重构,建立权责一致的政府。
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务院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个部委。这轮改革被称为“第一轮大部制改革”,也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以来理念最深、幅度最大的一次。
划清政府机构间的边界
今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据竹立家介绍,政府通常有三个主体型管理部门。第一是作为“内阁”的各个部委,制定大的方针政策并监督执行。再是二级部门执行局,是政策的具体运作方并负责市场监管,主要是行政机构,比如药监局、质检局等。三是事业单位。
在他看来,这轮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政府价值的重构。要打造一个有效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型政府,就要弄清政府到底要干些什么,不能离开政府职能空谈政府机构改革,而要理性化推进改革。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我国现有国务院组成部门27个,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都在12到18个之间。“改革可以参照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同时参照其他国家成功的机构设置经验。在改革中,部门要理清权力清单,分清机构层级,明确职能。如果不该管的部分以前管了就要取消权限,该管的部分以前没管到就要管起来。”竹立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使决策、执行、监督分离
目前我国仍面临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问题,机构太多也导致行政的成本较高。通过机构改革以降低政府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迫切性显而易见。
有报道称,这轮大部制改革方案包括民政部扩大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权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与卫生部下的食药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整合,成立专门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国家海洋局扩权,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权限;铁道部与交通运输部有望整合;而此前广为流传的“大能源”、“大文化”、“大金融”等部门的改革,暂未列入改革重点。
“目前还没有定案,但机构改革肯定不是简单的合并进行垄断性管理。这一轮改革应是渐进性微调,是对大部制实行五年后的一个调整。把出现的问题全归结于‘九龙治水’是不客观的,问责和监督很重要,最终需要政府有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心。”竹立家说。
在改革方案通过后,各个相关部委将集中拿出“三定”方案。所谓“三定”,即“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然后根据这一计划指标实行职能部门的撤并、人员的分流调动。竹立家表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政府管理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改革的宗旨是要实现权责一致,各个部门都要负起责任。在提高部门行政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软件”改革,逐步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政府机构及行政管理体制。